谨以此篇,记录我安装ArchLinux的坎坎坷坷

准备工作:ArchLinux Live CD镜像

1.我是通过软件USB来做启动盘的

1
2
清华源镜像:
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archlinux/iso/2024.05.01/archlinux-2024.05.01-x86_64.iso

2.开机通过F11按键来选择启动CDLive

注意: 默认情况下,安装映像在启动时已经预先配置好并启用了 systemd-networkd、systemd-resolved、iwd 和 ModemManager。但在已经安装完成了的系统之中并非如此。

3.更新系统时间

1
timedatectl

4.换国内镜像源

1
pacman -S vim nano
1
vim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
删除或者注释其他源
添加清华ArchLinux源

1
Server =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archlinux/$repo/os/$arch

更新软件包缓存:

1
pacman -Syyu

5.安装ssh,通过其他设备终端操作

安装ssh

1
pacman -S openssh

启用ssh服务

1
systemctl start sshd

查看本机IP地址

1
ipconfig

我的是192.168.1.8

6.硬盘分区

推荐BIOS(传统)硬盘分区

已安装系统上的挂载点 分区 分区类型 推荐大小
/ /dev/root_partition Linux 设备剩余空间,至少23-32GiB
home /dev/home_partition Ext4 根据自己情况
[SWAP] /dev/swap_partition Linux swap (交换空间) 至少 4GiB

我的分区方案

已安装系统上的挂载点 分区 分区类型 大小
/ /dev/sda5 Linux 35GiB
home /dev/sda6 Ext4 53GiB
[SWAP] /dev/sda7 Linux swap (交换空间) 4GiB
Windows系统盘(目前还未部署) /dev/sda2 NTFS(Windows) 40GiB
Windows其他盘(目前还未部署) /dev/sda3 NTFS(Windows) 100.9GiB
硬盘 /dev/sda HDD 232.9GiB

7.格式化分区

根分区

1
mkfs.ext4 /dev/root_partition(根分区)
对我而言
1
mkfs.ext4 /dev/sda5

home分区

1
mkfs.ext4 /dev/home_partition(home分区)
对我而言
1
mkfs.ext4 /dev/sda6

swap分区

1
mkswap /dev/swap_partition(交换空间分区)
对我而言
1
mkswap /dev/sda7

8.挂载分区

将根磁盘卷挂载到 /mnt

1
mount /dev/root_partition(根分区) /mnt
1
mount /dev/sda5 /mnt

将home磁盘卷挂载到 /mnt/home

1
mount /dev/home_partition(home分区) /mnt/home
1
mount /dev/sda6 /mnt/home

启用交换空间卷

1
swapon /dev/swap_partition(交换空间分区)
1
swapon /dev/sda7

9.安装必需的软件包

1
pacstrap -K /mnt base linux linux-firmware dhcpd
1
2
## 10.生成 fstab 文件
通过以下命令生成 fstab 文件 (用 -U 或 -L 选项设置 UUID 或卷标):

genfstab -U /mnt >> /mnt/etc/fstab

1
2
3
4
强烈建议在执行完以上命令后,检查一下生成的 /mnt/etc/fstab 文件是否正确。
# 进入arch-chroot系统
## 1.chroot 到新安装的系统
通过以下命令 chroot 到新安装的系统:

arch-chroot /mnt

1
2
3
提示:此处使用的是arch-chroot而不是直接使用chroot,注意不要输错了。
## 2.设置时区
通过以下命令设置时区:

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Region(地区名)/City(城市名) /etc/localtime

1
2
提示:例如,在中国大陆需要将时区设置为上海这个城市,那么请运行
```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1
hwclock --systohc

这个命令假定已设置硬件时间为 UTC 时间。详细信息请查看ArchLinux Wiki 安装指南

3.区域和本地化设置

需要设置这两个文件:locale.genlocale.conf

编辑 /etc/locale.gen,然后取消掉 en_US.UTF-8 UTF-8 和其他需要的 UTF-8 区域设置前的注释(#)。
接着执行 locale-gen 以生成 locale 信息:

1
locale-gen

然后创建 locale.conf文件,并编辑设定 LANG 变量
/etc/locale.conf

1
LANG=en_US.UTF-8

4.网络配置

创建 hostname 文件:

1
2
/etc/hostname
lele(主机名)

接下来在/etc/hosts设置与其匹配的条目:

1
vim /etc/hosts

加入如下内容:

1
2
3
127.0.0.1   localhost
::1 localhost
127.0.1.1 lele.com lele

某些情况下如不设置主机名,在 KDE 下可能会存在网络情况变更时无法启动 GUI 应用的问题,在终端中出现形如 No protocol specified qt.qpa.xcb: could not connect to display 的错误。这种情况极为少见。

5.设置 root 密码

使用以下命令设置 root 密码:

1
passwd

6.安装引导程序

需要安装 Linux 引导加载程序,才能在安装后启动系统,可以使用的的引导程序已在启动加载器中列出,请选择一个安装并配置它,GRUB 是最常见的选择。

1
pacman -S grub
1
grub-install --target=i386-pc /dev/sda

生成 grub.cfg
编辑
本节只讲述如何编辑配置文件 /etc/default/grub。更多信息请见 GRUB/技巧和窍门。
用 grub-mkconfig 工具来生成 /boot/grub/grub.cfg

1
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
7.安装微码

1
pacman -S amd-ucode

8.退出Arch-chroot

1
2
exit # 退回安装环境
umount -R /mnt # 卸载新分区

拔下启动盘,重启

1
reboot # 重启

进入系统

1.登录并启用网络服务

重启后使用 root 账户登录系统

1
systemctl enable dhcpd # 设置开机自启并立即启动

2.添加用户

1
useradd -m lele(用户名)

设置密码

1
passwd lele(用户名)

3.使用sudo

安装

1
pacman -S sudo
1
vim /etc/sudoers

找到#%wheel ALL=(ALL)并删除#
找到#%root ALL=(ALL),将root改为自己的用户名
退出root登录
登录用户lele

4.添加[archlinxcn]

在 /etc/pacman.conf 文件末尾添加以下两行:

1
2
[archlinuxcn]
Server =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archlinuxcn/$arch

2023 年 12 月后,在新系统下安装 archlinuxcn-keyring 时可能会出现错误:
error: archlinuxcn-keyring: Signature from "Jiachen YANG (Arch Linux Packager Signing Key) " is marginal trust
需要在本地信任 farseerfc 的 GPG key:

1
pacman-key --lsign-key "farseerfc@archlinux.org"

之后通过以下命令安装 archlinuxcn-keyring 包导入 GPG key。

1
sudo pacman -Sy archlinuxcn-keyring

更新软件包缓存:

1
sudo pacman -Syyu

5.安装yay(AUR源)

1
sudo pacman -S yay

安装systemd-numlockontty开机自动打开数字锁定键

1
yay -S systemd-numlockontty

6.安装字体

1
yay -S pacman -S noto-fonts-cjk wqy-microhei ttf-win7-fonts ttf-office-2007-fonts

7.安装KDE桌面环境

1
sudo pacman -S plasma-meta

未完待续

1